【雷根二手書店】
【本書書況】
【7成新】使用痕跡,泛黃或書斑,兩者有其一或並存
【注意事項】
(1) 買書送贈品,樣式隨機出貨,一單只送一組,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2) 本賣場無限時段,購物滿360元免運費
(3) 超商有限重,除漫畫類別,超過購買超過10本請分開結帳
(4) 書況如商品圖,皆為實際拍攝,如想看其他書況細節請私訊賣家
(5) 二手書難免有少許劃記或輕微水漬、書章等書況,如很在意請先詢問詳細書況
(6) 收到商品後如書況與描述不符或瑕疵(如損毀、劃記多),請與賣家聯繫,可退書款或小額補
--------------------------------------
本書獲選新聞局「第32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書單」
「當我『打開』他們的旅行箱,我走進了一個個觸動心靈深處的生命故事:有些讓我屏息聆聽,深怕漏失情節;有些讓我跟著孩子脆弱、令人愛憐的思緒在生死邊緣披荊斬棘;有些讓我不得不暫時走出旅行箱,面向自己的靈魂低頭沉思許久;有些讓我用模糊了的視線,仰頭凝視著天空,彷彿和孩子們的眼神相遇了,就能夠和孩子們一起哭泣、一起歡呼……」--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杜明翰
十四個從戰亂國度顛沛來到黃金城市約翰尼斯堡的孩子,十四個描繪隱藏的痛苦和快樂回憶的二手旅行箱,十四段哀傷、失落、重建身分、讓世界看見他們的旅程。
2001年3月一個週六,在滿滿一屋子等待的孩子中,一個有著黑色長髮、太妃糖般棕色皮膚的衣索比亞小女孩說:「請幫我做一本關於我的故事的書……」
一個孩子說:我從來沒有告訴別人這個故事一個孩子說:我的人生就像一個沒有手把的旅行箱一個孩子說:我每天、每年都在旅行一個孩子說:和我同行的是我的回憶一個孩子說:有一天我會回家一個旅行箱關乎一段旅程;所有孩子都經歷了他們的旅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2001年,專精兒童參與式工作的克蕾契蒂展開一項計畫。這項計畫源於她和一群難民孩童相處,這些孩子從被內戰和政變弄得四分五裂的非洲國家逃到約翰尼斯堡時,沒有父母、朋友或家人在身邊,逃難以及處在陌生、有時甚至充滿敵意的收容國家,讓他們出現心理創傷。克蕾契蒂帶來許多二手旅行箱送給他們,每個孩子都選擇了一個旅行箱,在旅行箱上畫出自己的故事。
這些孩子用自己創作的圖文,述說他們充滿艱辛、渴望、力量和韌性的不凡歷程。本書就是那些故事的集合……
為什麼是旅行箱?
之所以選擇旅行箱作為媒介,是因為旅行箱暗示與兒時記憶有關的強烈思鄉要素、短暫的過客面向,以及隱含承諾。旅行箱有可以讓每個人看到的表面,以及擁有者選擇是否要公開的內部隱藏空間。
故事怎麼說?
這項計畫約莫花了三年完成,純屬自發性質,孩子們可以選擇要透露多少、是否想被錄音,以及是否真的想說。克蕾契蒂謄寫用錄音機錄下的故事,只針對順序和可讀性加以編輯,試著確實呈現孩子們的敘述,並保持口語的形式。寫成之後,孩子們會仔細讀過自己的故事,協議哪些部分可以發表、哪些部分他們不想被納入書中,以及哪些部分需要變更以保持機密。
來聽他們的故事……
孩子們的哀傷、失落、經歷的流離顛沛,令人震撼;他們的恢復力、安排計畫的能力、苦中作樂從自身遭遇中找出趣味之處的能力,也讓人感動不已。這些孩子不只是環境的受害者,也是倖存者。
打開這些旅行箱,看看裡面,聽聽他們的故事……
作者簡介
格琳妮絲.克蕾契蒂(Glynis Clacherty)
研究員,專精兒童參與式工作。過去十年,她和非洲南部的孩子一起探討HIV/AIDS、童工、虐童、貧窮和移民等問題,這項工作有絕大部分促使當局在制定新政策和新法時能夠聽到孩子們的意見。「旅行箱計畫」是一項透過藝術計畫實施的社會心理支援,克蕾契蒂在2001年和休布羅的難民兒童一起展開這項計畫,休布羅是她認識孩子們的地方。本書將披露這些孩子的故事。
譯者簡介
林麗冠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碩士,譯有《雪球》、《誰說人是理性的》、《漫步華爾街》(以上合譯)、《稱職主管16堂課》、《專案,就是要這樣管理》、《決策制定》、《廢墟中站起的巨人》、《我的祕密河流》、《在地的幸福經濟》、《兩性大和解》、《星際遊俠》等書。 #旅行箱的故事: 黑色大地上,十四個孩子,他們的旅行箱,和他們的故事 #格琳妮絲.克蕾契蒂(Glynis Clacherty), 說旅行箱故事的人, 黛安.薇芙琳作; 林麗冠譯 #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