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送贈品】中國京劇二十講 #9成新【P-T2278】

【送贈品】中國京劇二十講 #9成新【P-T2278】

全店,360免運

NT$89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商品描述

【雷根二手書店】


【本書書況】
【9成新】有稍微使用過的痕跡,書本乾淨


【注意事項】
(1) 買書送贈品,樣式隨機出貨,一單只送一組,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2) 本賣場無限時段,購物滿360元免運費
(3) 超商有限重,除漫畫類別,超過購買超過10本請分開結帳
(4) 書況如商品圖,皆為實際拍攝,如想看其他書況細節請私訊賣家
(5) 二手書難免有少許劃記或輕微水漬、書章等書況,如很在意請先詢問詳細書況
(6) 收到商品後如書況與描述不符或瑕疵(如損毀、劃記多),請與賣家聯繫,可退書款或小額補償


--------------------------------------

第二講 京劇概論 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戲劇:一種是古希臘的悲劇與喜劇,另一種是印度的梵劇,第三種就是中國的戲曲。戲曲是以歌舞表演故事的藝術。中國的京劇正是戲曲諸多劇種中的典型代表。 京劇的形成 從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後,南方的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第一個進京的徽班是「三慶」,由揚州鹽商江鶴亭(安徽籍)組織,高朗亭率領。他們以唱「二黃」聲腔為主,兼唱崑腔、四平調、撥子、梆子和羅羅腔等,由於聲腔及劇目都很豐富,很快地壓倒了當時盛行於北京的「秦腔」,許多秦腔班演員轉入徽班,形成徽秦兩腔的合作。由於「西皮」調的前身即是秦腔,因此可以說這是「二黃」與「西皮」的第一次合流。後來,另外三個徽班———「四喜」、「春台」、「和春」也來到北京,京師的梨園又有了很大的變化,盛行多年的崑劇逐漸衰落,崑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到清朝道光年間,湖北演員王洪貴、李六、余三勝等進京,帶來了楚調(西皮調),在京師與徽班造成了第二次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了所謂的「皮黃戲」。在清朝的同治和光緒年間,有13位演員最為有名,在京劇的形成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被稱為「同光十三絕」。光緒年間由畫師沈蓉圃彩繪了他們的戲裝畫像,流傳至今。 1.程長庚:飾《群英會》中之魯肅 2.盧勝奎:飾《戰北原》中之諸葛亮 3.張勝奎:飾《一捧雪》中之莫成 4.楊月樓:飾《四郎探母》中之楊延輝 5.譚鑫培:飾《惡虎村》中之黃天霸 6.徐小香:飾《群英會》中之周瑜 7.梅巧玲:飾《雁門關》中之蕭太后 8.時小福:飾《桑園會》中之羅敷 9.余紫雲:飾《彩樓配》中之王寶釧 10.朱蓮芬:飾《玉簪記》中之陳妙常 11.郝蘭田:飾《行路訓子》中之康氏 12.劉趕三:飾《探親家》中之鄉下媽媽 13.楊鳴玉:飾《思志誠》中之閔天亮 京師裏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由於他們經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戲也是劇,因此京戲也叫「京劇」。又由於京劇其藝術水平在中國戲曲中名列前茅,後來在全中國流行,所以也被稱為「國劇」。京劇還曾被叫做「平劇」,因北京曾經被叫做北平。在北方還有一個劇種叫「蹦蹦戲」,又叫「評劇」,雖與「平劇」的音一樣,其實與京劇是不同的劇種。此外,京劇還有過許多名稱:「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大戲」和「舊劇」等。 基本特徵 京劇是戲曲的一種,其基本特徵與戲曲的基本特徵基本上是一樣的。京劇藝術的第一個基本特徵是它的「綜合性」。因為京劇中包含著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與內容———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廣義的綜合性就是「多樣性」。綜合性主要指多種藝術表演形式在戲裏綜合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例如《貴妃醉酒》裏的歌與舞就密不可分。也有許多戲(例如《盤絲洞》)裏面的各種藝術形式的關係對於劇情來說並非密不可分,但是顯得十分熱鬧,對觀眾有吸引力,這就是多樣性,在京劇裏得到了大量的發展。京劇劇目的內容十分豐富,古今中外的許多歷史的與現代的、倫理的與愛情的、現實的與神話的故事都有。在形式與內容兩方面的綜合性或多樣性使得京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去推陳出新,青春常在。 #中國京劇二十講 #駱正著 #聯經

了解更多

顧客評價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

相關產品